-
电子血压计vs水银血压计哪个好?天天测血压,千万不可忽略这5点!
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都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血压计,两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电子血压计主要是使用示波法的原理,而且血压计的体积比较小,方便携带,操作也比较简单,特别是家庭使用,而且电子血压计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水银血压计则是临床诊断常用的仪器之一,是测量患者血压以及对患者血压等级分级的重要仪器,但是其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
2024/11/05 admin 203
-
维生素D、omega‑3、叶酸、钙......从备孕到怀孕,7大营养素该怎么补?
孕前和孕期营养是保障母儿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均衡的营养摄入对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意义重大。对于日常生活常见的微量营养素,孕前和孕期该如何补充?小编整理了近期发布的《孕前和孕期主要微量营养素补充专家共识(2024)》(下文简称2024版专家共识)以及其他指南共识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学习!
2024/11/05 admin 608
-
“长寿元素”硒,竟与7种癌症有关?一文揭开“补硒”背后的真相!
硒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无法在体内自我合成,必须要从外界进行获取。通过与相关的蛋白结合,发挥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解毒、免疫调控等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硒对长寿可能起重要作用,长寿地区调查发现,398位百岁老人血液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同地区的年轻对照组[1]。硒预防肿瘤的作用机制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比较复杂……
2024/11/05 admin 240
-
2024 CSCO - 蔡三军教授: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与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与挑战
医会医言-蔡三军教授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2020年新发病例55.5万,死亡病例28.6万。2024年9月25-29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盛大召开……
2024/10/30 admin 306
-
腿上反复出现3种症状,多是「血栓」脱落的征兆……别等血管破了才重视!
血栓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腹主动脉瘤(AAA)这一外科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中也是如此。由于腹主动脉扩张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管腔内极易形成血栓,当这些血栓脱落时,即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2024/10/30 admin 236
-
宫颈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并不是,出现这4个早期症状,要高度警惕!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可分为多种类型。近年来,随着HPV疫苗的应用和普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子宫颈腺癌(EC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一)子宫颈腺癌有什么特点?虽然子宫颈腺癌(ECA)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生物学行为较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导致其诊断时大多处于晚期,且侵袭性较强,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2024/10/29 admin 365
-
同时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好不好?阿司匹林日常服用有哪些禁忌?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目的是为了充分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同时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哪些好处?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禁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2024/10/29 admin 221
-
饭后「腹痛」需考虑哪些因素?提醒:注意排查这6种疾病!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在临床上广泛存在,并且通常与个体的饮食习惯紧密相关。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空腹痛、进食时疼痛或餐后痛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餐后腹痛的出现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分析一则具体病例,探讨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
2024/10/29 admin 640
-
高甘油三酯人群注意!这种疾病复发率较高,4大危险因素需警惕......
《血脂管理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甘油三酯(TG)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严重高TG患者,除了关注ASCVD风险外,还需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高脂血症,尤其是以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称之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
2024/10/24 admin 0
-
产检项目「唐筛」的这4个“真相”,一定要提前知晓……别等生出缺陷娃再后悔!
唐氏综合征(DS)又称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是最早确认的人类染色体病。唐氏筛查(简称唐筛),是妊娠期女性产检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关于唐筛,这4个真相一定要知道!(一)唐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唐氏综合征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患儿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患儿发病率明显更高,女性和男性发病率比例为1:1.8。但是,当前临床尚无法对性别差异的原因做出明确解释……
2024/10/24 admi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