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报告如何看?ER、PR、HER-2、Ki-67等指标在诊疗中的意义……

2025/06/30 admin 2067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一般采用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


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级、肿瘤体积、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等密切相关。术前的精确诊断能够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并有助于预后评估。


本文将带你了解乳腺癌的病理报告常规内容,解读ER、PR、HER-2及Ki-67等标志物的应用。


图片
图源:摄图网


浸润性乳腺癌与非浸润性乳腺癌



乳腺癌有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之分,它们在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非浸润性乳腺癌,或称为原位癌,是指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的没有穿透基底膜的非侵袭性病变,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及小叶原位癌(LCIS)等,具有更加良好的预后,生存期较长,但存在浸润癌转变的风险。


浸润性乳腺癌(IBC)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等特点,常突破正常组织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甚至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常见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IDC)、浸润性小叶癌(ILC) 等。


lBC约占乳腺癌75%左右,因其癌组织分化较差、侵袭性高、易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征,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图片

图源:摄图网


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报告




1、什么是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将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通过处理后制成染色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明确疾病的病理改变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结合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技术。

2、病理学检测标本

包括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乳腺肿物切除标本、保乳切除标本、全乳切除标本、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标本及腋窝淋巴结(ALDN)标本。

3、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

病理报告应包括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的所有内容,如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侵犯、有无合并原位癌、切缘和淋巴结情况等。

图片
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2

乳腺癌在治疗前准确判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还需包括细胞膜表面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及Ki-67;其中ER和PR统称为激素受体(HR)。

根据上述3种受体及增殖标志物Ki-67,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4种不同的分子分型:管腔A (LuminalA)型 、 管腔 B (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

图片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参考文献2)

  • Luminal A和Luminal B型统称为Luminal型。因HR阳性,可利用内分泌方法治疗且预后较好。

  •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目前,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大幅提高了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同时不表达ER、PR、HER2的乳腺癌亚型,其在所有亚型中的侵袭性最强、预后最差,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无论是内分泌治疗还是靶向药物治疗,对TNBC都相当困难。


有哪些免疫组化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作为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通过特异性抗体、组织中的抗原相结合,以辅助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

图片

图源:摄图网


(1)HER-2


HER-2为标记恶性肿瘤侵袭性行为的生物学指标。正常情况下,HER-2在机体组织的表达水平极低,发生癌变时,其表达水平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进一步诱导癌细胞增殖,并加重恶性程度,诱导浸润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25%~30%的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和过表达,这也预示着较差的临床预后。

除HER2基因扩增外,HER2异质性、HER2低表达也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抗HER2治疗反应。

(2)ER和PR

ER和PR作为激素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可结合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这些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异常表达或活性异常时,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3)Ki-76

Ki-67 是一种细胞增殖标志物,其阳性表达反映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数值
越高,意味着肿瘤细胞增殖越快,恶性程度也较高,可评估乳腺癌发展、转移及预后。

当Ki-67表达水平≤5%或>30%时,可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及预测作用。

(4)PD-L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介导免疫逃逸,参与肿瘤进展。

在40%~60%的乳腺肿瘤中已发现PD-L1表达,且其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乳腺癌中PD-1/PD-L1抑制剂作为最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变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和晚期治疗实践。PD-L1 表达水平与 PD-1/PD-L1抑制剂疗效相关,PD-L1表达水平的准确评估将会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5)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TNBC表达率最高,且与较高的病理核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较低的化疗敏感性以及较短的生存期相关。

EGFR过表达是曲妥珠单抗耐药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之一。

(6)p53

p53属于肿瘤相关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属于抑癌基因,其突
变后失去原有的抑癌作用,可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

p53贯穿乳腺癌病理发展的整个过程,突变型过度表达多提示机体癌基因不断表达,可导致肿瘤深部浸润和转移,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预后较差。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 《2025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乳腺癌》.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诊疗指南(2025版).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标志物协作组.基于靶标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2,14(4):346-362.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