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碱性磷酸酶(ALP)却异常升高?这几种因素考虑到了吗......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清中。ALP 在身体中有多个来源,比如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都可以产生这种酶。 肝脏和骨骼是主要的生产者。正常成人血清中的 ALP 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髓,来自肝脏和骨髓的 ALP比例大约为 1∶1,另有约 10% 来自小肠。生长期儿童血清内的 ALP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脏。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可根据琼脂凝胶电泳分析、热抑制反应(56℃,15分钟)及其抗原性不同区分为 6种:ALP1~ALP6。根据其来源不同,ALP2、ALP3、ALP4、ALP5分别称为肝型、骨型、胎盘型和小肠型;ALP1是细胞膜组分和ALP2的复合物;ALP6是IgG和ALP2复合物。
其中,正常人血清中以 ALP2为主,占总ALP的90%,出现少量ALP3;发育中儿童ALP3增多,占总ALP的60%以上;妊娠晚期ALP4增多,占总ALP的40%~65%;血型为B型和O型者可有微量ALP5。
例如:ALP是胆汁淤积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当胆汁排泄不畅,毛细胆管内压升高,可诱发 ALP产生增多,加之胆汁酸凭借其表面活性作用,将 ALP从脂质膜上溶析下来,使血清 ALP明显升高。
胆汁淤积性疾病相关管理指南推荐,肝生化检查发现 ALP>1.5×ULN,且GGT>3×ULN,可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病。
①骨来源的 ALP升高:处于骨骼生长期的人群,如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由于 ALP主要在骨基质成熟阶段合成,所以 ALP释放入血增多,导致ALP活性可达到正常成人水平的2~5倍。骨折愈合时,也会导致骨来源的ALP出现生理性升高。
③肠来源 ALP升高:进食大量油腻食物(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肠道 ALP大量释放,造成血液中的 ALP水平升高。
2. 病理性升高
①骨骼疾病:ALP在骨细胞中参与骨代谢过程中磷酸盐的转运,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再生。因此,当骨细胞活跃度增高时,如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骨软化症等骨骼疾病造成的骨转换水平较高时常常会出现 ALP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导致ALP的升高。
如血碱性磷酸酶 ALP被《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纳入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般检查项目中;ALP、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LP被认为是骨形成标志物。
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系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 (PTH) 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后者常继发于慢性肾病、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
ALP升高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特征之一,PTH 过多加速骨的吸收和破坏,长期进展可发生纤维性囊性骨炎,伴随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也增加,故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
综上所述,当遇到 ALP升高而肝功能其他指标正常的情况时,临床医师需全面考虑患者情况,可通过询问病史、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