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美拉唑」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名单!合理、安全用药做好这几点......

    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抑制基础的以及各种原因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因起效快,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是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图片来源:摄图网奥美拉唑是第一个问世的 PPI,1982年首次用于临床。口服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Hp根除治疗、卓—艾综合征、控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防治 NSAIDs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酸性消化不良等……

    2024/01/01 892

  • 慢乙肝患者注意了!身体发生这10大变化,很可能是「肝癌征兆」...... 做好这几点,可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肿瘤,是我国第 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 2位肿瘤致死病因。HBV 感染是导致肝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我国 84%的肝癌由 HBV感染导致。HBV感染者发生肝癌风险为非感染者的 15~20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庞大,很多患者并未充分重视病情导致肝炎被“拖成了”肝癌……

    2023/12/29 966

  • 科普漫画 - 不仅能保护骨骼,维生素D 的7大好处,1分钟搞明白!

    维生素D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衍生物,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或“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具体都有哪些作用与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28 925

  • 老年人经常吃他汀,注意这一点,用药更安全!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老年人常联用多种药物,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格外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联用经CYP450酶代谢、影响P-糖蛋白(P-gp)等药物时,发生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一、常用他汀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大部分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属于脂溶性他汀……

    2023/12/25 556

  • 这类常见药可使血尿酸升高,经常吃的人要注意了!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常合并的一种代谢紊乱,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尿酸血症诱导高血压发生,同时血压升高可进一步影响血尿酸的合成与代谢,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

    2023/12/21 997

  • 甘油三酯高了,多半跟这5大原因有关!超过这个范围一定要注意……

    甘油三酯(TG)是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之一,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图片来源:摄图网有效、长期的HTG管理可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且有助于预防急性胰腺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多种代谢性疾病……

    2023/12/18 922

  • 缺乏维生素A,身体会发出这些信号!临床如何诊断「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 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代表视黄醇及其活性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外源性摄取。图片来源:摄图网维生素 A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维持正常的视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生殖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其缺乏和过量均会影响人体健康……

    2023/12/15 811

  • 126种新药进医保、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发布、我国制备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 - 十二月第二期新闻资讯

    政策速览01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的通知一、及时做好支付范围调整各地要严格执行《2023年药品目录》,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品种、备注和甲乙分类等内容。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将新增的药品按规定纳入基金支付范围,调整“备注”内容的药品要更新支付范围,调出的药品要同步调出基金支付范围,并及时在智能监管子系统中进行维护,

    2023/12/15 847

  • 卫健委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首款三阴性乳腺癌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

    三阴型乳腺癌(TNBC),占乳腺癌(BC)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常见于年轻和肥胖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3岁[1],多数患者在诊断后的1~2年内复发,5年存活率仅约30%[2]。图片来源:摄图网由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3种受体的表达水平较低,传统内分泌和靶向治疗无法有效治疗TNBC;免疫治疗虽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2023/12/14 976

  • 高血糖的危害很多人都低估了,这4点一定要关注!

    糖尿病主要是因多种影响因素所致的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多组织器官会在高血糖的慢性发展过程中受到持续影响。随着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组织细胞对于高血糖的耐受度达到阈值后,便会因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激活和凝血机制活化等引发神经损害和微血管病症,随着病程的延长……

    2023/12/13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