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创新高 位居全国首位、上海成立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丨一月第一期新闻资讯
政策速览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用辅料附录、药包材附录的公告(2025年第1号)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监督指导药用辅料、药包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组织制定了药用辅料附录、药包材附录,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配套文件,现予以发布,并就加强药用辅料、药包材质量监管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 为进一步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我委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超重肥胖等体重问题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主要内容包括体重的分类标准、体重管理相关评估、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健康体重的管理与维持、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等,供各地推广使用。 (信息来源:国家卫健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我委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定义、疾病负担、急救、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管理,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病护理、康复、公众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供各地推广使用。 (信息来源:国家卫健委) 新闻资讯 青海:新版药品目录落地 91种创新药品纳入医保 青海省医保局1日消息,为提高青海省参保患者用药保障水平,新版药品目录2025年落地,91种创新药品纳入医保。 据介绍,为确保新版药品目录如期落地,青海省医保局会同省人社厅印发了《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5年)》,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共包含3219种药品及1042种中药饮片。 此次药品目录调整,将临床价值大、创新程度高的肿瘤、罕见病等领域的91种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为扩大目录保障范围,一方面,医保特殊药品目录增补35种药品、调出62种药品,目前青海省特殊药品目录共有345种。另一方面,将50种药品纳入青海省门诊慢特病用药目录,将14种药品增补至城乡居民“两病”用药目录,进一步保障门诊慢特病和“两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信息来源:人民网) 广东中医药局:27种境外中药获批进入内地临床应用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刘涛31日在广州通报称,广东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进展顺利,效果突出。其中,广东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27种境外中药获批进入内地临床应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广东省第四届南药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刘涛在会上表示,广东允许港澳外用中成药人用证据替代临床试验资料,用于上市注册,15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在内地注册上市;首创“港澳持有+大湾区内地生产”模式,目前港澳2个药品已跨境在大湾区内地生产。
一、药用辅料、药包材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一)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二)严格变更管理。
(三)强化外部沟通协作。
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强药用辅料和药包材使用管理
(四)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五)加强供应商审核。
(六)加强药用辅料和药包材质量审核。
(七)加强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变更管理。
三、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八)强化监督检查。
(九)强化风险处置、查处违法行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成立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1月3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打通“训评用一体化”链路。同时成立的还有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协同创新与应用联盟,并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及首批大模型医疗示范应用项目等相关成果。 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是国内首个面向医疗大模型应用评测和验证的平台,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牵头打造,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2所医疗机构成为中心首批验证单位。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北京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创新高 位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公布,为44.6%,达到12年来最高水平,位居全国各省份首位。 自2012年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了6次规律性监测,本次数据较2012年首次监测(24.7%)提高近20个百分点。 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地区居民和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均普遍增长。在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三个维度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高,且增幅最大,由2022年的50.0%上升到2024年的53.6%。六大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74.0%,科学健康观素养66.5%,传染病防治素养54.2%。与202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的增幅最大,由70.4%上升到74.0%。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球半数以上心血管病例与高收缩压紧密相关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王明思、副教授李亦兰和教授黄卫东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高收缩压作为可调控的关键因素,与全球超半数的心血管疾病伤残调整生命年紧密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 研究发现,高收缩压与全球54.57%的心血管疾病伤残调整生命年紧密挂钩,成为首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高收缩压,对于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疾病,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此外,饮酒、吸烟、高血糖等因素也与特定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预测模型显示,在未来几十年内,尽管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但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负担将持续增加。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重庆疾控解答诺如病毒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为其感染高发季节。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一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
二是重视食品安全和水卫生。确保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一些海鲜水产类;瓜果蔬菜类食物要清洗干净;烹饪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喝开水或者合格的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三是加强清洁与消毒。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使用含氯消毒剂对被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定期消毒;确保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及时处理垃圾,保持整洁卫生。
四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被感染。
(信息来源:人民网)
行业动态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适应症为: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据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发生的一类多器官综合征,表现为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肺和黏膜表面的组织炎症、纤维化等。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剂。该品种的上市为相关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