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血栓尤其爱堵在身体3个地方,这7类人要格外当心

2024/10/09 admin 254

血栓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生凝固形成的固体团块,临床上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部位,造成堵塞,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比如,堵在脑部会导致脑梗,堵塞心血管会诱发心梗,淤积在肺部就是肺栓塞。


 

血栓最爱在这3个地方




 


心脏


心脏肿瘤及心脏血栓是心脏常见的占位病变,虽其发病率较低,但二者均可阻塞心脏动、静脉血管导致心力衰竭,或因肿瘤及血栓栓子脱落诱发肺栓塞等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心内血栓的发生与血液淤滞密切相关,左室血栓多伴有阶段性或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多见于心肌梗死或扩张型心肌病。右心血栓多为迁移性血栓,其主要来源于下肢静脉系统或右心存在血液淤滞。
 

 


 脑部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脑血栓可引起脑部缺氧、脑部组织软化、组织受损或者会坏死等,其危害有轻重之分,偏瘫是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脑血栓原因通常有二:一是在血管硬化的基础之上,合并突发性的血粘稠度低、血流慢,这在老年人占多数;二是心源性栓塞,主要是由心脏里面产生的栓子脱落,通过血循环流到大脑动脉造成栓塞。心脏栓子多见于房颤的病人。

下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固,导致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可并发肺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肺栓塞可导致死亡。研究表明,近年来DVT发病率不断提高,总发生率约为10.3%;而骨科术后发生率高达32%~68%,其中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约10%~30%。


第六、七届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认为,肥胖是同手术期导致DVT的继发危险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发现DVT的发生率随着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增长有上升趋势,其机制可能为肥胖人群血液黏稠度高,静脉血流缓慢。有研究发现,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群DVT发病率逐渐增加,高龄人群DVT发生率要远超低龄人群。中老年人血管壁老化、粗糙,静脉瓣膜功能下降;活动量不足,肌泵功能减弱;血液中促凝物质增多、凝血因子活性较高等是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血栓“堵塞”时,身体易出现这些症状






 


胸痛、胸闷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左侧或双侧手臂疼痛,并伴有濒死感,提示可能是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哈欠不断



80%的脑血栓病人,由于缺血缺氧,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天的现象。



 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升高达到200mmHg以上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突然下降到80mmHg以下也可能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突发的眩晕

这是脑血栓的常见前兆症状,可能发生在脑血栓前的任何时段。



 


疼痛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以持续性疼痛为主。



 


皮色的改变

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患肢多伴有皮色的改变。急性期以热像为主,阳热内盛,发于肌肤,使皮色暗红。此与现代医学炎症反应相似,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肢体充血水肿,加之炎症反应过程中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患肢皮色改变。



 


肿胀


肿胀为DVT最主要或唯一的症状。最常见的为单侧肢体肿胀,下腔静脉血栓则多为双侧肢体肿胀,一般为凹陷性水肿,按之较软,远侧尤甚。

以下7类人格外受到血栓的“偏爱”




1. 有遗传倾向的人
遗传性易栓症是由于人体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相关基因缺陷,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类人遇到其他诱发因素,如年龄增加、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等,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2. 高血压患者
长期血压升高可使血管变硬,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血栓形成。血压长期升高或波动,易使血管内膜受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

3. 糖尿病患者
长期血糖偏高或波动较大,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再加上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4. 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5. 久坐久站者
久坐时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连续3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影响血液回流,促使血栓形成。

6. 服用雌激素者
雌激素可提高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胶原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黏附性,促使血栓形成。

7. 有血栓病史者
有过血栓病史的人,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更大,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人群中,近1/3的人在10年内会再次得病。血栓性疾病一旦发生,代表全身处于血栓易感状态。

注意饮食,可防血栓




1.多喝水,多饮茶
必须均匀地充分地饮水(每人每天应分次饮水1500~2000毫升,夏天和激烈运动时还要更多)。茶叶有抗凝血作用,尤其是绿茶和菊花茶。

2.食物清淡,注重低油、低盐和低糖

3.少食补品
过分进食补品会使血液黏稠,尤其是晚上,因为晚上睡眠会让人心率减慢、血液循环容易障碍,如果睡前再进食补品,更易促发血栓。

4.限制维生素K的摄入
维生素K有凝血作用,含量高的蔬菜有甘蓝、绿色花椰菜、卷心菜、菠菜等,动物肝脏和花生亦含丰富的维生素K,老年人应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