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杀手”?识别“癌中之王”的5个预警信号,早期预防和发现是关键!

2024/11/19 admin 223

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极不显眼的器官——胰腺。胰腺虽小,但它作用非凡,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腹膜后位器官,横置于腹后璧 1~2 腰椎体平面,其紧邻胃、十二指肠、肝脏、胆管及椎旁肌肉[1]


它分为外分泌部内分泌部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主要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内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次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可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和其他生理机能。


但是当胰腺被癌细胞“入侵”,就出现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胰腺癌(PC)。临床上通常所说的PC主要指起源于胰腺外分泌部分的胰腺导管腺癌,约占胰腺癌的85%-95%[2]


PC侵袭性极强,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七大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二大相关死亡原因。


PC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2%-10%。2020年,胰腺癌的死亡人数与病例数几乎相同。根治性手术加辅助治疗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机会,但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PC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0%-9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或转移性疾病[2],堪比沉默的杀手。


因此,对于PC而言,最应强调疾病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了解PC的临床表现和导致PC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在早期预防与发现。




PC的“预警信号”



PC初期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例如,胰头癌早期可能出现阻塞性黄疸,但胰体和胰尾癌早期一般不会出现黄疸。主要临床表现包括[3]



(1) 腹部不适或疼痛:是常见的初期症状。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及胀气,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胃肠道和肝胆疾病的症状。如果胰液出口受阻,进食后疼痛或不适可能会加重。中晚期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时,可能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2)体重减轻和乏力:疾病初期,80%−9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和体重减轻,这与食欲不振、焦虑和肿瘤导致的衰弱有关。


(3)消化道症状:当肿瘤阻塞胆总管和胰管下部时,胆汁和胰液无法流入十二指肠,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时,可能导致胃肠道梗阻或出血。


(4)黄疸:是胰头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胆总管出口受阻有关。可能伴有皮肤瘙痒、深棕色尿液和粘土样粪便。


(5)其他症状:如持续性或间歇性低热和血糖异常,但一般无胆道感染。





PC的危险因素[1]



  • 个体因素


1、年龄

年龄是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PC的年龄在40~80岁


2、性别

多项研究发现,男性的发病率要普遍高于女性。有学者统计指出,男性群体P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女性群体的1.46倍,这可能与男性群体更容易暴露于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有关。


3、种族

相较于白种人和黄种人,黑种人P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我国新疆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同民族PC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但该研究并不认为种族是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因素与其他因素,如饮食习惯等共同作用所致。


4、体内维生素D含量

研究发现,人体内维生素D代谢产物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与PC发病率呈负相关。可能由于维生素D能改变肿瘤微环境,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 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

烟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I类致癌物。研究发现,无论当前还是曾经吸烟,其患PC的风险均比从不吸烟的人群显著增高,即使戒烟多年,患病风险仍会持续存在;但戒烟能降低PC的发生风险,戒烟越早,PC患病风险越低。


2、饮酒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且肿瘤的发病率随饮酒量、饮酒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基于中国的一项大样本前瞻性队列发现,每周饮酒且酒精含量超过420g的人群,其PC发病风险约为不饮酒人群的1.6倍。


3、肥胖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上肥胖人群显著增加,而肥胖与PC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体重指数(BMI)>24 kg/m2的人群中,PC 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4、饮食习惯

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摄入高脂、高糖食物及肉类,会增加PC的发病风险。反之,增加水果、蔬菜、大豆等低热量食物可降低PC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2 型糖尿病均可增加PC的发生风险。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表明,相较于血糖正常人群,2 型糖尿病患者PC的发病风险可增加2.17倍。


2、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具有相关性。近年我国学者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均与PC的发病相关。


3、高血压病

报道指出,高血压可促进PC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认为高血压与PC预后存在紧密联系,高血压还能加速PC患者死亡,甚至还能增加PC术后复发率。


4、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现有乙肝感染人数不下1 亿人,而乙肝病毒感染不仅会导致肝癌的发生,还会诱使其他多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PC的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并且乙肝病毒感染还会减少PC患者的生存时间。


5、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亚洲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的发病有关。一项研究显示,PC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推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PC发病的高危因素。


6、慢性胰腺炎

有报道指出,在患有慢性胰腺炎的人群中,发生PC的风险明显高于无慢性胰腺炎的人群。


7、遗传

PC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并且有5%~10%的PC与可遗传的基因突变有关,其中与KRAS基因突变最密切。


还有学者发现,相较于没有PC家族史的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P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且发现有 2 个或以上PC直系亲属者,其生命周期中患PC的概率为23%。


此外,PC 还与几种高度特异性遗传综合征相关,如 Peutz-Jeghers 综合征患者生命周期中患P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4]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指出,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

  • 推荐对有胰腺癌家族史(所在家族中有2个互为一级亲属的成员患有胰腺癌)的个体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无论患者是否有胰腺癌家族史,推荐对所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以及所有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乳腺癌易感基因2定位协作基因(PALB2)、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MSH)2、MSH6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基因突变携带者,且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者,推荐对其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新发糖尿病

  • 50岁以上且体重指数低和(或)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


  • 慢性胰腺炎

  • 推荐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携带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1(PRSS1)基因突变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基因突变检测。


  • 胰腺囊性肿瘤

  • 推荐对癌变风险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NE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 建议对MCN、SPN、cNET、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D-IPMN)和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T-IPMN)患者进行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并择期外科切除,推荐将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D-IPMN)患者纳入筛查流程。



小结



当前,PC已取代肝癌成为新“癌中之王”,其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且预后极差,因此PC的预防最为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习惯,做到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胰腺炎,或具有家族性遗传病、PC家族史的40岁以上的人群,更应做到定期体检,以期达到预防或早期发现PC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