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单显示「肝脾肿大」要紧吗?提醒:需注意这些情况......

2024/05/11 816

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可表现为单纯肝脏或脾脏肿大,或肝脾同时受累,且肝脾肿大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正常肝脏、脾脏有多大?肝脾肿大如何确立?
肝脾肿大的诊断一般由体格检查即可确立,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1. 肝脏:

正常成人肝脏大小约为长径 25cm、上下径 15cm、前后径 16cm。肝上界一般位于右锁骨中线第 5肋间,肝下界一般于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弛或体型瘦长者肝界可能下移,肝上界可降至第 6肋间,右肋缘下1~2cm可触及,剑突下触及肝脏下缘一般应在3cm以内,但一般不会超过剑突根部至脐的中上1/3处。

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等可造成肝下移,应与肝肿大区别。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儿的肝脏一般在胸骨柄及肋骨下缘很容易触及,且因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1岁以内可在右肋下缘触及肝脏,但一般不超过2~3cm,随着年龄的增长,肝下缘逐渐上移,4岁以后在右肋缘下多不易触及肝脏,7岁时则触不到。

如超出上述标准,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且无压痛,则首先应考虑肝脏下移,此时可用叩诊法叩出肝上界,如肝上界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则为肝脏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肿大。

2. 脾脏:

除内脏下垂引起的脾脏下移外,正常情况下脾脏在左侧肋下不能触及,有些婴幼儿可触及但不超过1cm。

临床上一般将脾缘不超过肋下 2cm的脾肿大视为轻度肿大;超过 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视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肿大或巨脾。巨脾一般采用三线测量法表示:
第I线是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第Ⅱ线为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线为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肝脾肿大除描述其大小外,还需描述其质地、边缘、肿大脏器表面情况、有无压痛或叩击痛或摩擦感等。正常肝脏与脾脏的质地柔软。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是常用的重要辅助手段,超声、CT和MRI可提供更加全面的影像学信息,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导致肝脾肿大的原因有哪些?

1. 感染性因素

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等感染均可能引起肝脾肿大。各种感染因素侵袭肝脏和脾脏,可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炎性物质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肝脾肿大。

引起肝脾肿大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有病毒性感染、伤寒、恙虫病、黑热病、布鲁菌病、疟疾等。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2. 非感染性因素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三、肝脾肿大如何鉴别诊断?
一般而言,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引起轻度肝肿大,慢性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等所致的淤血性障碍、肝淀粉样变性及酒精性肝硬化,肝肿大多明显。正常肝脏质地柔软,急性肝炎时质地稍韧,慢性肝炎多质韧,肝硬化、肝癌质地较坚硬。
弥漫性肝肿大见于病毒性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棘球蚴病)等。

脾脏轻度肿大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伤寒、粟粒型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内膜炎、脓毒症等;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热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高度肿大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九版诊断学. 人卫出版社
[2]王宝恩肝脏病学. 第2版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