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息肉」悄悄癌变,尤其长在这个部位!3个危险信号要警惕......

2025/03/13 admin 569
在人体的诸多健康隐患中,息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息肉通常为良性,但有些特殊息肉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癌变,比如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为肠黏膜慢性炎症导致的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而隆起于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可能出现在肠道的任何位置,大部分为直肠、乙状结肠,被公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
一、结直肠:息肉癌变“重灾区”

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是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


结直肠息肉从病理上可大致分为腺瘤性息肉(CAP)和非CAP:

  • CAP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息肉-腺瘤-癌变是结直肠癌的经典演变过程,该过程一般需10~15年时间)腺瘤性息肉又可划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
  • 非 CAP中最主要为锯齿状息肉(SP)以往认为此类息肉没有恶性潜能,但最新研究发现 SP也可通过锯齿状途径进展为结直肠癌,占其发生率的15%~30%,且有研究认为这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独立途径。

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以结肠、直肠多发(数百至数千个)腺瘤性息肉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极高结直肠癌风险(约100%)。

二、特征差异: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肠息肉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逐渐“年轻化”,青年、老年患者在肠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临床特征,对肠道肿瘤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现:

【性别特征】:青、中年人群男性结直肠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降低有关。

【生长部位】:随着年龄增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位肿瘤性息肉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升结肠横结肠肿瘤性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一项关于 294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升结肠横结肠的息肉癌变率仅次于直肠乙状结肠这提示需要重视近端结肠息肉的发生发展,肠镜检查时务必做到全结肠检查,以减少息肉的漏诊

【息肉数量】:老年群体发生多发息肉的几率相对中、青年群体较大。

【息肉类型】:老年人群绒毛状腺瘤发病率相对更高。

三、癌变信号:肠息肉的无声警报

1.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持续时间超过2周。尤其伴随腹部隐痛或胀气,需警惕肠道占位性病变。 

2. 便血/黑便

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出现黑便。注意,这里的便血需与痔疮导致的便血相鉴别:痔疮导致的便血呈喷射状或滴状鲜血;而肠癌引发的便血则为暗红色或者为黏液血便,特别是伴有黏液样大便排出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3. 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便意时,蹲下后却无法排便或仅排出少量粪便,伴随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及排便不尽感,常出现无效或不自主的排便动作。频繁出现排便不尽感,可能是息肉刺激肠壁所致。 
四、防癌早筛:筛查黄金年龄与频率
【防癌筛查起始年龄】:

  • 年龄≥40岁。
  • 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如典型 FAP家系,建议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1~2年做 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身;轻型 FAP家系,则建议从 18~20岁开始,每2年做 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身。

【防癌筛查频率】:

  • 结肠镜检查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建议每5~10年进行 1次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 1次大便潜血检查。
  • 结直肠息肉和腺瘤在内镜下治疗后,筛查间隔如下:
  1. 直肠、乙状结肠增生性小息肉(长径<10 mm),术后2~3年复查结肠镜;
  2. 1~2个小管状腺瘤(长径<10 mm),术后1~3年复查结肠镜;
  3. 3~10个小管状腺瘤,术后1~2年复查结肠镜;
  4. >10个小管状腺瘤,术后1年复查结肠镜;
  5. 任何一个腺瘤的长径≥10 mm、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或者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1~2年进行随访;
  6. 对于锯齿状病变,长径<10 mm且无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术后2~3年随访复查结肠镜;长径≥10 mm或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锯齿状息肉,术后1~2年随访复查结肠镜;
  7. 锯齿状息肉症术后1年随访复查结肠镜。

五、科学防护,降低癌变风险

相关研究发现,生活中一些常见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便秘、Hp感染等常会增加结直肠息肉的癌变风险。具体内容可参照往期文章:肠息肉距离「肠癌」有多远?研究发现,存在这6种因素可增加癌变风险......

因此,建议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养成戒烟戒酒、多运动、多吃膳食纤维食物、少吃红肉的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肠镜监测,以降低癌变风险。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年第34卷第1期

[2]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 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8): 3896-390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804-00164.

[3]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 . 防癌体检结直肠癌筛查技术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4, 18(11): 805-815.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40819-00668.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