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腹泻,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第一想法便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受凉导致的拉肚子。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实,临床上导致腹泻的病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病因导致的伴随症状和危害也不同,有些腹泻过几天可自行改善,而有的腹泻严重可致命。因此,了解腹泻的各种原因,掌握临床特征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腹泻是指每日排便 3次及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适或失禁等症状。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 200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
1. 感染:急性腹泻 80%~90%是由感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常伴呕吐、腹痛和发热。
-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出:急性感染性腹泻目前是我国儿童常见疾病以及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由此可见,有些腹泻可致命......
- 妊娠合并急性腹泻在临床十分常见,多为感染所致。频发腹泻可导致孕妇酸碱及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脱水会使胎盘血供减少,进而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事件发生。
-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肠道消化能力减退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易发生感染性腹泻。这类人群发生腹泻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危害极大,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急性腹泻的其他病因:
1. 药物:有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包括泻药(如硫酸镁、磷酸钠盐、聚乙二醇、乳果糖、大黄)、细胞毒性药物(如奥沙利铂)、抗抑郁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支气管扩张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2. 食物中毒:如蘑菇毒素,污染有机磷杀虫剂、汞、砷等重金属的食物,以及急性食物过敏导致的腹泻常伴有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3. 其他:如粪块堵塞、盆腔炎症(如急性阑尾炎)、放疗、缺血性结肠炎等均可引起腹泻。偶有剧烈运动后出现腹部绞痛、便急伴恶心呕吐,可能与运动引起促分泌素释放或缺血有关。二、慢性腹泻的病因
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①糖尿病:糖尿病性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 5%的腹泻患者同时有脂肪泻。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患者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③肝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起腹泻。④结直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⑤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可有脓血便。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炎症性肠病可伴发全身表现及肠外表现。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功能性疾病造成的慢性腹泻特征:
①肠易激综合征(IBS):IBS被定义为诊断前症状出现 6个月以上,近3个月以来,反复腹痛,每周至少有 1d出现腹痛,并伴有以下 2项或 2项以上异常改变者:与排便相关;与排便频率改变相关;与大便性状改变相关。IBS可伴有排便紧迫感或排便不尽感、黏液便、腹胀等。IBS⁃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排便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3~5次/d,严重者可达 10余次,可有黏液但无脓血。②功能性腹泻:诊断标准为≥75%大便为松散或糊状便或水样便;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诊断之前至少6个月存在症状,且后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泻与 IBS⁃D 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存在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因此临床医师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详细问诊。1. 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的食物,尤其是不耐受的食物。如富含FODMAPs(即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果糖、乳糖、多元醇、果聚糖、低乳半聚糖)等成分的食物、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寒凉食物等。对于临床怀疑或明确麦麸过敏或乳糜泻患者,需推荐无麸质饮食。
②调整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如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等,可明显阻止IBS症状反复出现及加重。
②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或减轻症状;前往霍乱疫区前可注射霍乱疫苗。③预防性抗生素仅用于感染可能性很大且后果严重者如免疫抑制患者、血色病或无胃酸者,用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或利福昔明可预防多数旅行者腹泻。三、针对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主要针对原发病疾病治疗,也可选用止泻药以缓解腹泻症状。图片来源:摄图网
临床常用的止泻药物包括洛哌丁胺、蒙脱石散、药用炭、盐酸小檗碱等,但不宜长期服用。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致病性菌群的过度生长,目前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多种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以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等复合制剂。一般多菌株制剂优于单菌株制剂。[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年11月第19卷第11期[3]《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肝脏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