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最容易“盯”上这些人......临床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其中,HCC占 85%~90%。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HCC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 H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一、HCC的危险人群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同样指出: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指南根据 HCC发生的风险等级,将危险人群进行了分层: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二、肝癌三项的检测
1. AFP
AFP由妊娠期胎儿卵黄囊和肝脏合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70000 ,在胎儿血液循环中浓度较高。
正常情况下,成人肝细胞基本不合成 AFP,故其血清AFP水平较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基因被重新激活,血清 AFP水平升高。
《肝癌三项(AFP、AFP-L3%、DCP)与 GALAD、类 GALAD 模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AFP是目前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和诊断、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建议结合临界值进行科学解读,并注重高危人群 AFP阴性时的补充检测。
目前,学者们将氨基酸序列相同,而糖链结构、蛋白质等电点不同的 AFP称为甲胎蛋白异质体。主要包括:AFP-L1(LCA不反应型,主要见于良性肝脏疾病患者)、AFP-L2(中间反应型,多见于卵黄囊等生殖胚胎性肿瘤患者,也可在孕妇血清中检测到)、AFP-L3(LCA亲和型,来源于癌变肝细胞)。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由于 AFP-L3为 HCC所特有,因此甲胎蛋白异质体一般特指 AFP-L3,临床上将 AFP-L3占总 AFP的百分比称为 AFP-L3%。有研究发现, AFP-L3%与肝癌的恶性程度有关,高水平 AFP-L3%通常与肿瘤的侵袭性高、进展快和预后差有关。
《多学科甲胎蛋白异质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AFP-L3检测适用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及肝癌患者病程、疗效等的动态监测。
AFP-L3%常被用于辅助鉴别 AFP升高时的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AFP-L3%阳性 HCC患者分化倾向较低,并且更易合并门静脉癌栓。对于低水平 AFP人群, AFP-L3%可辅助预测、诊断原发性肝癌。
《肝癌三项(AFP、AFP-L3%、DCP)与 GALAD、类 GALAD 模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AFP-L3%是 AFP的重要补充,可用于鉴别 AFP升高的性质(良性/恶性),结合不同的临界值,有助于早期筛查 HCC、补充筛查小肝癌,对HCC进行辅助诊断、病程监测和预后判断。
《肝癌三项(AFP、AFP-L3%、DCP)与 GALAD、类 GALAD 模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血清 DCP在 HCC高危筛查、诊断和预后分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荐与 AFP平行检测,以降低漏检率,建议作为 AFP阴性 HCC患者的随访指标。
在 HCC患者中,血清 DCP水平与 HCC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复发高度相关,可单独作为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但需要对维生素 K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以及使用药物(抗血栓药物华法林、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治疗导致 DCP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进行鉴别。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肝癌三项中单项指标的应用效率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于HC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要求。国内外肝病相关指南/共识均指出:AFP、AFP-L3%和DCP作为肝癌诊断的有效指标,建议联合检测。
肝癌三项联合检测能弥补单个标志物的不足,尤其对于 AFP低水平的高危人群和肝癌患者,不仅有助于高危人群良性、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也可作为肝癌的临床分层和预后(复发、生存)管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