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揭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地理特征

2020/12/15 guanliyuan 108

近日,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在线发表由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李静和李希团队牵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开展的对中国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完成了290万35至75岁常住居民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调查。本研究通过系统抽样,对其中98万筛查对象进行了心血管疾病相关12种重要危险因素的分析。

 

在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后,高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为10.3%,项目点间从3.1%至 24.9%不等。东北地区(12.6%)和华北地区(11.4%)较高,95%置信区间均超过11%;而华南地区较低(8.0%),95%置信区间低于 9%。

 

通过因子分析,12个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以归为“肥胖因子”、“血压因子”、“主食因子”、“副食因子”、“吸烟饮酒因子”及“代谢及体力活动因子”这六大集群。华北和东北虽然同属高危地区,华北地区主要受肥胖危险因素集群和血压危险因素集群的影响,而东北地区的副食危险因素集群(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和红肉的摄入过多)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尽管华南地区高危人群比例最低,但其主食危险因素集群(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不足),以及代谢和体力活动危险因素集群(血糖、血脂升高,和体力活动不足)处于全国最高水平。

 

在地区特征和危险因素的关联分析中,研究选择了年均气温作为自然环境特征(整体上南高北低)代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整体上东高西低)作为经济发展特征代表。在区县之间,平均气温越低,“血压因子”、“肥胖因子”和“副食因子”的风险越高,“主食因子”、“代谢和体力活动因子”的风险越低。

 

研究者认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集群特征说明有效的干预需要针对性和多方面的手段,而相比于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结合社会处方和社区参与策略,更适合实施这类干预。

 

来源:The Lancet Public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