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得了癌症,会传染给其他人吗?答案是不会!但致癌病毒要警惕……

2024/05/11 913


微生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肿瘤组织不仅含有细菌、病毒,有时还含有真菌和寄生虫。


虽然肿瘤通常被认为是宿主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但是,约20%的恶性肿瘤与致癌微生物(包括病毒或细菌)有关。因此,阻止致癌微生物感染,可有效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生率。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确认的致癌微生物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目前有11种微生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确认为人类致癌微生物,见上表。这些致癌微生物估计每年导致220万肿瘤病例,并且流行病学和发病分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证实,包括:

①病毒:EBV、HBV、HCV和HIV 感染诱导B细胞分化、破坏细胞周期和过度激活免疫反应;EBV和HTLV‐1感染诱导T细胞失调;KSHV感染,直接诱导卡波西肉瘤的发生;HPV直接参与宫颈癌致癌蛋白的产生,有效地减少肿瘤的细胞凋亡。

②3种致癌寄生虫通过氧化应激和DNA毒性引起的慢性炎症与胆管癌、肝细胞癌和膀胱癌的发生高度关联。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炎症导致胃腺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HP)不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HP纳入第一类致癌原。

  • 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特点

幽门螺杆菌增加胃上皮细胞间隙后快速游动到胃黏膜深处躲避,或者分泌尿素酶在局部环境中和胃酸,从而抵消胃部酸性环境对其生存的不利影响。

考虑到胃黏膜表面环境的动态性,既往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必须不断游动、附着和脱离表层上皮来避免蠕动清除,维持一个稳定的种群。

目前确认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有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A(CagA)和一些胞膜蛋白

  •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门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家庭内传播是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感染后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会引起慢性胃炎,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

养成好的习惯,可以有助于远离幽门螺杆菌,包括:食物经过高温;实行分餐制度;不嘴对嘴喂食;勤刷牙、勤洗手。

肝炎病毒(HBV、HCV)



肝癌根据其病理类型可分为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其中HCC是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全球所有原发性肝癌的75%~85%,在中国,HCC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93%。

(1)慢性HBV感染

HBV感染肝细胞后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HBV携带者中有10%~25%可发生HCC。HBV携带者中有10%~25%可发生HCC。

全球范围内,慢性HBV感染是HCC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在东亚和非洲国家。


(2)慢性HCV感染


HCV感染肝细胞后通过细胞死亡-修复引起肝硬化而增加HCC风险,HCV 本身不整合于细胞基因组。


在我国HCC患者中,HCV 感染标志阳性者占比仅为1.7%~2.5% ,HCV 合并 HBV 感染者占比为6.7%。


在HCV感染者中,HCC 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较大、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BV感染、糖尿病和长期饮酒等,肝癌家族史也能增加 HCV 感染者的 HCC 发病风险。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 慢性HBV感染者如何预防肝癌

①定期检查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应按照要求定期检查。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 DNA、腹部B超、AFP、Ca199、异常凝血酶原等肿瘤指标。

有肝硬化的患者,尤其是有肝硬化结节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增强核磁共振或增强CT,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②积极治疗

有肝脏炎症、肝脏纤维化的患者,应积极抗病毒、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最大限度的控制炎症和纤维化,减少肝癌的发生。

③改善生活习惯

首先要避免饮酒,酒精会导致肝脏损伤。其次是远离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确证导致肝癌的病因。另外,肥胖、情绪不佳等也会增加肿瘤的发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造成宫颈癌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HPV感染是最为主要的发病原因。

但并不是每一个型别的HPV都能引起人类疾病。根据HPV型别的致癌潜力,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肛门、生殖器癌相关,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和良性病变。

  • 如何预防宫颈癌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首要步骤之一。宫颈癌疫苗可以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疫苗。

预防性疫苗接种的原理是获得高水平的针对HPV类型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从而预防宫颈感染,HPV疫苗对已经感染了HPV的女性无效。

治疗性疫苗是具有治疗效果的宫颈癌疫苗。如VGX-3100治疗性疫苗,其由两个DNA质粒组成,是首个针对HPV-16和HPV-18相关的CIN2/3有效的治疗性疫苗,但还没有广泛应用。

EB病毒(EBV)



EB病毒(EBV)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是最早被发现与肿瘤相关的病毒。包括: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胃癌、T/NK细胞淋巴瘤。

EB病毒终生持续存在,大多数人的慢性感染无症状。绝大多数EB病毒感染者并不会发展成癌症,但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无法控制EBV感染,会增加患严重疾病的风险。

  • 预防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多数发生在儿童期,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唾液、血液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预防途径包括:

①避免接触病毒源: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避免与感染者分享食具、饮料、口红等物品,以及避免接吻等密切接触。

②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吃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食物。

③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加强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

  • 感染EB病毒的处理措施

EB病毒感染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严重的病例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①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是EB病毒感染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加强免疫力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②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EB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③定期筛查:对于EB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如患有EB病毒相关癌症家族史或慢性EB病毒感染者,可以进行定期筛查。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李生,段云峰,赵军.  微生物组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  9  (02):  160-167.

[2]罗勤.  致癌微生物你知道多少[J].  家庭医学,  2018,    (04):  28-29.

[3]尤红,王福生,李太生,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3,  26  (03):  457-478.

[4]赫捷,陈万青,沈洪兵,等.  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2,北京)[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  (08):  1739-1758+1954-1967.

[5]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J].  胃肠病学,  2022,  27  (03):  150-162.

[6]冷雪娇,吴沁航,王卓.  宫颈癌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  (24):  4241-4245.

[7]朱可琴,陶敏,徐国成.  EB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  42  (03):  223-225.

[8]唐艳红,刘鹏琴,代国知.  EB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19,  35  (02):  331-336.  DOI: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521.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