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类似甲流、新冠?国家卫健委: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新版)发布!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几年来在国内确有零散 hMPV感染报告,且有媒体报道,感染hMPV后症状与甲流、新冠相似......人偏肺病毒感染该如何诊断与治疗?普通民众又该如何预防?
7月4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重磅发布了2023年新版《人偏肺病毒诊疗方案》,旨在规范做好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诊疗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并要求尽早针对相关科室进行专题培训。

一、病原学
hMPV包括A和B两个基因型,可分为A1、A2、B1、B2四个亚型,这些亚型常常同时流行,各亚型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别。
hMPV对热敏感,60℃ 30分钟可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1%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5%福尔马林、2%戊二醛、1%碘伏等常用消毒剂可灭活病毒;对0.1%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曲拉通X-100(TritonX-100)等去污剂敏感。
二、传染病学
传染源:hMP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在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多见。
三、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感染后病情可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
四、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血液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酐等升高。
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病毒核酸检测:采集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采用荧光定量PCR、病毒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hMPV核酸。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病毒抗原检测:酶免疫法、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hMPV抗原,但病毒抗原检测阴性不能除外诊断。 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hMPV。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M抗体和 IgG抗体,IgM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3. 影像学检查:hMPV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时,可见斑片影、磨玻璃样病变、肺过度充气、肺不张,偶可出现肺实变。
五、诊断标准
有hMPV感染相关临床表现者,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①hMPV核酸检测阳性;②hMPV抗原检测阳性;③hMPV培养分离阳性;④IgG抗体转为阳性或恢复期 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 4倍或以上升高。
1. 重型病例诊断:
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 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出现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六、治疗
1.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生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COPD、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5.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6. 重型、危重型的治疗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对低氧血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有创机械通气等。有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同时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保证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疫毒袭表证
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甚者喘闷等。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解毒
疫毒闭肺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合三拗汤,安宫牛黄丸。若肢冷汗出,合用参附汤及生脉散。
七、预防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参考来源: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