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如何选?盘点51种手术、侵入性操作的可能污染菌及治疗药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手术切口的分类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二、II 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指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指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这类手术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四、 IV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
指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各类型手术
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全身免疫力低下、血供不良、局部组织水肿、血肿、异物存留、切口细菌污染等,另外手术会对患者的免疫功 能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致使其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因此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注意事项
②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小时开始给药。
④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写在最后:在围术期、侵入性操作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感染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提升治疗满意度。
但也需明白的一点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