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甲状腺炎是否需要立即治疗?哪种比较严重?一文读懂!
除甲亢、甲减外,甲状腺炎也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现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甲状腺炎,但不少人对其并不了解,无法判断病情是否严重,何时需要干预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见甲状腺炎的相关诊疗知识!
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肉芽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其病因不同,组织学特征各异,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
来源:摄图网
患上甲状腺炎后,患者可以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有时在病程中3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在临床上:
①依据发病的急缓:可将甲状腺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
②依据组织病理学:可将其可分为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③依据病因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显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在所有甲状腺疾病中,占比约在0.5%~6.2%,患病男女比率约为1:4.3,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关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相关,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以及流感病毒,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较急且无典型症状、病情变化复杂,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有触痛,尤其是在吞咽或者咀嚼时疼痛感增强,并伴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怕冷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患者ESR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病误诊率高达12%~48%,如遇发热,颈部肿胀、疼痛、触痛者,提示可能存在SAT时,应及时做相关进一步检查。
由于本病属自限性疾病,不可过度治疗,但不等于不需要干预治疗,对于症状明显者必须用药,配合中药可以缩短病程,同时也应该对导致SAT发生的潜在诱因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免复发。
无痛性甲状腺炎,又称静息型甲状腺炎、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于甲状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与HLA-DR3、DR5相关。此种类型的甲状腺炎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男女之比为1:2~1:15。
来源:摄图网
关于具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碘过量及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最典型的临床发病过程包括甲状腺毒症期、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恢复期:
①甲状腺毒症期(持续1~3个月):可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出汗、手颤等,但大多数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阴性;
②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甲状腺毒症症状基本消失,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逐渐回归正常,促甲状腺激素(TSH)初期可低于正常水平,该阶段可持续数周;
③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持续1~6个月):该阶段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TSH逐渐升高,同时可伴有畏寒、便秘、疲乏和水肿等表现。
④恢复期:甲状腺经过自身修复,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此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在甲状腺毒症期,对症治疗为主,不推荐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控制心率,对于甲状腺毒症严重且需要在短期内尽快控制甲状腺毒症的患者,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停药过快带来的反复波动。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对于无症状、TSH轻度升高的患者可不予任何治疗,仅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但对于临床甲减、重度亚临床甲减及甲减症状较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
产后甲状腺炎(PPT)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一个类型,是指妊娠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在产后1年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TPOAb或/和TgAb滴度越高,患PPT的风险越大。 反映了因妊娠而相对抑制的免疫系统在产后出现的反跳现象。
来源:摄图网
PPT典型病例临床经历3期,即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以仅表现为甲状腺毒症期或者甲减期。患者甲状腺可以轻、中度肿大,质地中等,但无触痛。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或低回声结节。
甲减期一般发生在产后3~8个月(通常在6个月左右),持续4~6个月,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和僵硬,疲乏无力、注 意力不集中、便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TSH水平逐渐升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恢复期一般发生在产后6~12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率逐渐恢复至正常。但是约有20%的病例可以遗留为持续性甲减。少数病例可以在PPT恢复后3~10年发生甲减。
对于甲状腺毒症期的患者,建议不给与ATD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症状,尽量使用最小剂量,尽量缩短疗程;甲状腺毒症期之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血清TSH,以及时发现甲减;甲减期给予L-T4治疗,每4~8周复查一次血清TSH,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减期持续治疗6~12个月后,L-T4开始逐渐减量,如果此时患者正在哺乳,暂不减少L-T4的剂量。
桥本甲状腺炎(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日本学者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报道。
近年来,HT的患病率、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我国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率约为14.19%,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15~20倍,30~50岁的女性是高发人群。
来源:摄图网
HT是由遗传、环境、情绪、饮食、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免疫稳态破坏相关。
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分叶状或结节性重大,质地大多韧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咽喉部不适或轻度咽下困难,有时颈部可有压迫感,偶有局部疼痛与触痛。
随病程延长,甲状腺组织破坏出现甲减。患者表现为怕冷、心动过缓、便秘甚至黏液性水肿等典型症状及体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甲状腺相关眼病。
文献指出,TPOAb、TgAb滴度明显升高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在出现甲减以前,抗体阳性是诊断本病的唯一依据。日本学者发现TPOAb的滴度与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密切相关同。
对于本病的治疗,如果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可随访,无需特殊治疗。对于并发甲状腺毒症患者,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一般不需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若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需小剂量使用;一般不采用131碘及手术治疗,治疗中易发生甲减。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

参考来源: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9):784-788.
[2]谭莹. 余江毅分期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23,55(1):26-28. DOI:10.19844/j.cnki.1672-397X.2023.01.007.
[3]冯春鹏,闫秀峰,耿树军.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存在问题及对策[J]. 吉林中医药,2022,42(2):191-194. DOI:10.13463/j.cnki.jlzyy.2022.02.018.
[4]孔祥日,王秀阁. 浅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特点[J]. 养生保健指南,2020(33):285.
[5]付晓瑾.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J]. 医药前沿,2018,8(33):46-47.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8.33.032.
[6]刘逸夫,李静,单忠艳. 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规范化诊治[J].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8):511-513. DOI:10.3969/j.issn.1001-9057.2019.08.003.
[7]《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7):539-551. DOI:10.3760/cma.j.cn311282-20220416-00234.
[8]《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版)编撰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8):636-665.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9.08.003.
[9]于雷.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养生保健指南,2018(48):61. 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8.48.055.
[10]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 桥本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北京专家共识(2021,北京)[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4):4-7.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