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发期 - 单日搜索量近7万,感染病例数首次超过新冠……这9类人需格外注意!

2023/02/27 558

近日,我国多地报告流感病例数增加,甲流进入高发期,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均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不少医生也透露,近期医院确诊的甲流人群确实越来越多。



多地流感报告病例数增加,一地甚至超过新冠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达到7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国家流感中心周报(第7周)

以北京为例,在22日发布的最新疫情周报中,流感报告病例数位于首位,这是今年来新冠首次跌出榜首。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北京市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64%,甲型H3N2占35%,乙型流感占1%。我国的许多其他城市,也有流感患者猛增的趋势,其中超过 70% 是比较凶猛的「甲流」(甲型 H1N1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爆发,单日搜索量近7万



随着甲流进入高发期,“甲流”等相关词条也是频上热搜。

查询百度指数发现,近七日以来,“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仅2月24日,就有69417的搜索量。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百度指数显示“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综合相关报道发现,流感发生的高峰一般是在冬季和初春。



甲流、新冠、普通感冒,别混为一谈



甲流是流感中很常见的一种。所谓的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4型。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中的H1N1、H3N2亚型及B型病毒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1)与新冠的鉴别

虽然甲流与新冠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但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此外,新冠感染者还可能会有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而且,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较甲流多。

(2)与普通感冒的鉴别

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要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也不难,可参照下表: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这几种情况,尤需警惕来势汹汹的甲流



对于甲流,要想诊断说容易也不容易、说难也不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分析诊断,其中,流行病学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相关症状对于诊断也非常重要。

(1)出现4种情况,应高度怀疑患病


  • 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发热是甲流的典型症状,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出现高热发热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


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 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 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整天想睡觉,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 胸部压迫感

胸部压迫感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或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


(2)有四类人,属于高危人群


一般而言,全人群都属于甲流普遍易感人群。但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则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而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3)患病后,这5类人更易发展为重症

①<5岁(尤其是<2岁)的儿童;

②≥65岁的老年人;
③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情况的人群;
④肥胖者(BMI>30kg/㎡);
⑤怀孕女性,产后或流产后不满2周的女性。



患病用药注意:奥司他韦不是“神药”



众所周知,抗病毒药物治疗是甲流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购买甲流相关药物(尤其是买奥司他韦)的人也越来越多,2月27日#奥司他韦#更是冲上热搜。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据报道,线下部分药店,有工作人员表示奥司他韦出现断货,有些药店的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刚刚卖完。

奥司他韦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到底哪些人可以用?具体如何用?有没有其他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一起来学习!

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良好。可抑制流感病毒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传播以降低致病性,主要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但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支持联合给药或者双倍剂量治疗季节性流感患者,而且此药有一定的耐药性,不宜长期服用。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1)其他抗病毒药物

  • 扎那米韦
适用于无奥司他韦时或肾功能不全、孕妇等特殊人群以及重症或疾病进展患者。

用法用量:
--成人:治疗方案为10mg(5mg/粒)吸入、2次/d、5d,预防用药为10mg(5mg/粒)吸入、1次/d、7d;
--儿童(7岁以上):治疗方案为10mg(5mg/粒)吸入、2次/d、5d  (≥7岁),预防用药为10mg(5mg/粒)吸入、1次/d、7d(≥5岁)。

  • 帕拉米韦
适用于重症、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其他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效果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者。

用法用量:成人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300~600mg、小于30天新生儿6mg/kg、31~90天婴儿8mg/kg、91天~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1次/d, 1~5d,重症病例可适当延长。

(2)特殊人群用药

对于孕产妇,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应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文献指出,在发病48h内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流感孕产妇,应尽早参照诊疗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流感多发季,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或者3岁以下的小孩建议接种疫苗,对于医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也建议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进行疫苗接种。


此外,在日常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吃一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要多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注意呼吸道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写在最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鼓励轻症患者居家自我监测,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应戴好口罩前往医院就诊。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2.12.001.

[2]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共识专家组.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11):641-655.DOI:10.3760/cma.j.cn311365-20220728-0032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2):124-130.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16.02.002.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J].传染病信息,2020,33(5):385-390.DOI:10.3969/j.issn.1007-8134.2020.05.001.

[5]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2021)[J].中医杂志,2022,63(1):85-98.DOI:10.13288/j.11-2166/r.2022.01.016.

[6]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2):73-78.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9.02.001.

[7]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7):1281-1288.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0224-00240.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整理,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