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打呼噜≠睡得香,这种打鼾很危险!

2022/02/17 705

很多人打呼噜而不自知,常有家人或者室友发现。然而,打呼噜绝非制造“噪音”那么简单,而是很多疾病的“源头疾病”,是“慢病之源”[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如果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间不同程度憋气现象,我们需警惕,这可能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二)为什么说OSAS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OSAS临床上非常多见,它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1)心血管疾病


①OSAS与高血压

研究表明OSAS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50%0SAS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且血压较顽固,OSAS与高血压间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彼此互相影响[3];


②OSAS与冠心病

OSAS与冠心病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患者心血管风险;同时,OSAS 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增加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6]。


③OSAS与心律失常

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是健康人的2~4倍[7]。OSAS与心房颤动关系密切,49%的OSA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而一般心脏病患者仅32%合并心房颤动[2][8]。


④OSAS与肺动脉高压

OSAS患者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导致机体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氧化应激与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继而肺动脉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导致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9]。


⑤OSAS与心力衰竭

与一般人群相比,OSAS患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脏长期处于间歇性缺氧状态,心脏前、后负荷增加,交感神经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2]。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2)脑血管疾病


①OSAS与脑卒中

多项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OSAS是导致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SAS患者反复呼吸暂停致慢性间歇性缺氧,继发红细胞增多症,且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活化,两者共同作用促发脑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10~12]。


OSAS与痴呆、认知障碍

OSAS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或者在已患有 AD 的基础上促进疾病发生、发展,加剧认知功能的减退,使患者预后不佳[13]。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3)代谢性疾病


①OSAS与2 型糖尿病

OSAS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致病因子,其作用与年龄、肥胖及遗传因素相独立,OSAS可导致和加重糖代谢紊乱,国外对门诊 OSAS 患者和人群之间的横向交叉研究显示,OSAS 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大于 40%[14-15]。


②OSAS与脂质代谢紊乱

OSAS 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a.当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生长激素和雄激素释放增多,引起血脂升高 [17];

b.长时间的低氧血症,交感神经周期性兴奋,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脂代谢紊乱[15];

c.由于瘦素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并且与血脂中的TG、总胆固醇(TC)/HDL-C 呈正相关,TC/HDL-C 增高,机体对 TC 逆向转运能力下降,合成 TG 能力增强,可能是导致机体脂肪过多沉积的原因之一 [16]。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三)OSAS的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个性化设计和跨学科合作来完成。主要治疗方案有[18-19]:

(1)去除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体重、慎用镇静催眠药物、戒烟、戒酒等;

(2)体位治疗,侧卧位睡眠;

(3)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4)口腔矫治器治疗:特别是有下颌后缩者;

(5)外科手术治疗:慎重选择。耳鼻头颈外科和颌面外科手术等。对于手术可以解决的上呼吸道狭窄患者,或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受益大于风险;

(6)合并症的治疗;

(7)中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治疗等等。


写在最后:我们看到别人打呼噜,时常会认为TA“睡得真香”,其实打呼噜和发烧一样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20]。因此,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如果打呼噜严重,一定要重视起来,尽早去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林枫.打呼噜分良恶,恶性呼噜及时治[J].江苏卫生保健,2021,(5):28.

[2]陈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8):1128-1131.

[3]Parati G,Ochoa J,Bilo G,et a1.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s a cause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J].Hyper— tens Res,2014,37(7):601-613.

[4] Lee CH, Sethi R, Li R,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Circulation, 2016,133(21):2008 - 2017. 

[5] Rupprecht S, Schultze T, Nachtmann A, et al. Impact of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on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 after elec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Eur Respir J, 2017,49(4):1601486.

[6]张熙,黄兵,WANG Gui-peng.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5):514-518.

[7]Goyal S,Sharma A.Atrial fibrilla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EJ].World J Cardiol,2013,5(6):157—163.

[8] Hersi A.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rdiac arrhythmias EJ].Ann Thorac Med,2010,5(1):10—17.

[9]许启霞,庞颖颖,黄礼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8,53(10):1090-1092.

[10]刘梅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11):1042-1045.

[11]魏宏世,张金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缺血性脑 卒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5):475—477.

[12]Culebras A.Sleep apnea and stroke[J].Rev Neurol Dis,2005,2(1):13一19.

[13]闵黎,王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阿尔茨海默病[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2):307-310.

[14] Shaw JE, Punjabi NM, Wilding JP, et al.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type 2 diabetes: a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askfoce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81 : 2-12.

[15]李文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5):511-512.

[16]BusettoL, Enzi G, Inelmen EM,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n morbid obesity: effects of intragastricballoon. Chest, 2005, 128: 618-623.

[17]Brgel J, Sanner BM, Bittlinsky A,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nd its therapy influenc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erum levels . Eur Respir J, 2006, 27: 121-127.

[18]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1): 30-35.

[19]陈志斌,兰岚.鼾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1-5.

[20]肖宁.打呼噜不等于睡得香[J].健康世界,2019,(12):45-47.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