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盘点:20 种临床抢救常用药用法用量!(上)

2021/09/17 640

我们知道医学临床类的工作大多比较棘手,尤其是遇到抢救病人的时候,主任往往会让我们使用抢救车上的药物来抢救病人,面对不同类型的抢救药,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和掌握抢救药用法用量,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呢?今天帮你全面盘点,请牢牢记住,这一期先出六种药物,剩下的药物下一期出。


1.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1 mg)


适应症:

  • 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量:皮下注射,一次 0.25 mg~1 mg。


极量:皮下注射,一次 1 mg(1 支)。


注意事项: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禁用;运动员慎用。


临床心得:现在临床应用以肌注为主,抢救时缓慢静注(以 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 10 ml)。


2.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 ml:0.5 mg)


适应症:

  • 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对胆绞痛、肾绞痛的疗效较差;

  • 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

  •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也可用于继发于窦房结功能低下而出现的室性异位节律;

  • 抗休克;

  •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用量:

成人:每次 0.3~0.5 mg,一日 0.5~3 m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


儿童:每次 0.01~0.02 mg/kg,每日 2~3 次,皮下注射。


极量:一次 2 mg。


临床心得:用于抢救有机磷中毒时,由于用量较大,可选择 1 mg/支的规格,并注意观察,以防阿托品中毒


3.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0.1 g)


适应症:

  • 为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镜检查或腹腔手术时作粘膜麻醉用)及神经传导阻滞。

  •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亦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 对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无效。


用量:抗心律失常,1~1.5 mg/kg 体重(一般用 50~100 mg)作首次负荷量静注 2~3 分钟,必要时每 5 分钟后重复静脉注射 1~2 次,1 小时内总量不得超过 300 mg


极量:静脉注射 1 小时内最大负荷量 4.5 mg/kg 体重(或 300 mg),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 4 mg。


注意事项:

(1)非静脉给药时,应防止误入血管,并注意局麻药中毒症状的诊治;

(2)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并备有抢救准备;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或 QRS 波增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者,应立即停药。


临床心得:维持量以输液泵给药为宜,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 4 mg。


4. 尼可刹米注射液(1.5 ml:0.375 g)

适应症: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用量:成人一次 0.25~0.5 g,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必要时 1~2 小时重复用药。


极量:一次 1.25 g。


注意事项:作用时间短暂,应视病情间隔给药。运动员慎用。


临床心得:临床以静脉注射为主,抽搐及惊厥患者禁用。


5. 盐酸洛贝林注射液(1 ml:3 mg)

适应症: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


静脉注射

成人:一次 3 mg(1 支);

极量:一次 6 mg(2 支),一日 20 mg。小儿一次 0.3-3 mg,必要时每隔 30 分钟可重复使用。新生儿窒息可注入脐静脉 3 mg(1 支)。


皮下或肌内注射:

成人:一次 10 mg;

极量:一次 20 mg,一日 50 mg;

小儿:一次 1~3 mg。


注意事项:剂量较大时,能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临床心得:用法较广,可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或滴注;特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呼吸麻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悸。


6.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 ml:20 mg)


适应症:

  • 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


  • 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由于本品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 1~5 µg/kg,10 分钟内以每分钟 1~4 µg/kg 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危重病例,先按每分钟 5 µg/kg 滴注,然后以每分钟 5~10 µg/kg 递增至 20~50 µg/kg,以达到满意效应。


注意事项:

  • 交叉过敏反应;

  • 闭塞性血管病慎用;

  • 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

  • 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也须谨慎。


临床心得:强调按个体差异用药,用药前要注意补足血容量。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静注不应漏出血管。心动过速者禁用。滴注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


参考文献

[1] 杨解人、宋建国、黄正明. 护理药理学, 第一版,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2] 药品使用说明书.

[3] 基础护理学/李小寒等主编.-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